台山青蟹产业商机无限大

696
发表时间:2020-10-25 23:41

10月21日,以青蟹产业“绿色、高效、融合”为主题,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国青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主办,宁波大学、广东省台山市人社局、台山市农业农村局及台山市青蟹协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青蟹产业绿色发展论坛”暨“中国青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成立会”及“2020年台山市台山青蟹烹饪技能竞赛”在广州台山拉开帷幕。

  10月23日,第二届中国青蟹产业绿色发展论坛接近尾声。本次论坛探讨了青蟹产业的当前现况、发展瓶颈、发展方向及未来展望,也提供了青蟹从业者交流互动平台,助力青蟹产业更快速地发展。此外,论坛主委会透露下一届产业发展论坛将在另一品牌青蟹和乐蟹的故乡——海南万宁举行,欢迎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前往交流。

报告环节

  报告环节由集美大学王艺磊教授担任主持人

  报告:台山青蟹产业介绍

  嘉宾:台山青蟹协会会长 王剑锋

  王剑锋在大会上详解介绍了台山青蟹的养殖历史、养殖模式、养殖效益、品牌推广和未来展望。2017年台山青蟹获取“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都斛、赤溪、广海等8镇被纳入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

  据介绍,目前台山青蟹总面积约5203.4公顷,年产量达7633吨,主要分布在台山都斛镇、广海镇、赤溪镇、深井镇、汶村镇、川岛镇、北陡镇、海宴镇等地。其中,都斛镇是目前台山最大的青蟹养殖区域,面积达1566.7公顷,产量约2702吨。

  报告:青蟹血卵涡虫病的发生、诊断和控制技术探讨

  嘉宾:宁波大学教授 钱冬

  钱冬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目前青蟹主要疾病和病原,例如白斑病毒、呼肠弧病毒、双顺反子病毒、青蟹弧菌病、青蟹血卵涡鞭虫和支原体。同时,讲解了2020年三门县暴发大规模黄水病样疾病后的系列工作。

  2020年9月10-25日,三门县主要青蟹养殖区暴发大规模黄水病样疾病,症状主要为肌肉乳化和血液呈牛奶状,其中蛇蟠和浦坝港尤为严重。至9月下旬后症状相对减轻,但仍持续死亡,同时出现公蟹先死、母蟹晚一周的情况。研究小组前往采样并对发病组织进行检测,最后在青蟹血淋巴中发现了血卵涡鞭虫。

  报告:人工免疫防治养殖青蟹病害的可能性

  嘉宾: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张子平

  张子平教授在报告中展示了关于人工免疫防治养殖青蟹的病害可能性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免疫致敏可能机制。随后,张子平教授团队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设计,并得出几个结论:首次证明了拟穴青蟹遭受副溶血弧菌重复感染时具有免疫致敏现象,也就是说通过人工免疫防治养殖青蟹的病害是可能的;初步筛选出可能参与了拟穴青蟹血淋巴和肝胰腺免疫致敏过程的分子,并绘制了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免疫致敏和初次感染差异谱图;副溶血弧菌触发了Toll通路参与拟穴青蟹的免疫致敏,但可能不是经典的Toll通路。

  报告:一种新型青蟹抗菌肽Spgly-AMP及其应用潜力

  嘉宾:集美大学 谢毅超

  谢毅超在报告中提到,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抗菌广谱性等特点的活性多肽,具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同时强调了虾蟹类抗菌肽的重要性,第一个蟹类抗菌肽是1996年Schnapp等从岸蟹身上分离的抗菌肽。

  同时谢毅超表示,传统免疫学认为无脊椎动物缺乏特异性免疫,但有研究证明在许多无脊椎动物中发现了免疫记忆现象,将其称之为免疫致敏。青蟹可以尝试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免疫结合的联合免疫法。

  报告:通过外泌体防控青蟹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嘉宾:汕头大学 龚燚

  龚燚在报告中表示,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青蟹接触病原的机会越来越多,新发病原和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外泌体也是免疫调控的一个关键环节,但目前对外泌体调控途径如何参与无脊椎动物抗病毒免疫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

  针对于情况,课题小组也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并得出:相对于正常状态,被wssv感染后青蟹血淋巴分泌的外泌体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等结果。同时,龚燚提出展望:现阶段普遍认为外泌体是通过其携带的特异内容物来行使功能,但除此之外外泌体是否还存在其它作用途径?

  专家问答互动环节

  三门县青蟹养殖户 王可数

  王可数是三门的青蟹老养殖户,这次分享了他20多年养殖经验。王克数展示了他所人工养殖的最大规格青蟹(约4斤2两)视频,并表示其单塘抓了超50只2斤规格以上的青蟹。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叶春宇

  叶春宇分享了青蟹人工配合饲料推广的成功经验,并强调了取代鲜活饵料的重要性,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让养殖户的青蟹养殖更省心、放心、安心。

  本环节由中国青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副秘书长、宁波大学王欢博士担任主持人

  随后,王欢副秘书长还宣读中国青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常务委员会决议:确定2021年第三届青蟹产业绿色发展论坛于海南省万宁市召开,会议承办单位为海南新小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万宁和乐蟹研究所。同时,中国青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还拟开展“青蟹蟹王评比”活动。

  理事会成员颁发聘书仪式

  附:中国青蟹产业技术

  创新平台组织架构人员名单

  中国青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第一届组织构架人员组成名单

  (2020年10月22日-2025年10月21日)

  主席

  王春琳(宁波大学)

  副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

  郭志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黎春昶(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

  马洪雨(汕头大学)

  马凌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苏琼(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叶春宇(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叶海辉(集美大学)

  卓齐辉(万宁和乐蟹研究所)

  秘书长

  陈人全(台州优口福生物有限公司)

  副秘书长

  王欢(宁波大学)

  常务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人全(台州优口福生物有限公司)

  陈志龙(江门市华壹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丁可葵(三门青蟹协会)

  郭志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金中文(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黎春昶(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

  李升康(汕头大学)

  廖永岩(北部湾大学)

  刘新建(广州市南沙区益农渔资专业合作社)

  母昌考(宁波大学)

  钱冬(宁波大学)

  苏琼(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王成东(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

  王春琳(宁波大学)

  王剑锋(台山青蟹协会)

  王艺磊(集美大学)

  许文军(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张子平(福建农林大学)

  郑高海(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周歧存(宁波大学)

  曾国权(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卓齐辉(万宁和乐蟹研究所)

来源:水产前沿

水产政策
每周推荐
热点关注
远洋渔业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地址:广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厦F-27
E-mail:631121676@qq.com
合  作
业  务